減重及營養諮詢

肥胖的定義

  • 過輕 (BMI < 18.5)
  • 正常 (18.5 ≦ BMI < 24.0)
  • 過重 (24.0 ≦ BMI < 27.0)
  • 肥胖 (BMI ≧ 27.0)

18歲以下可參考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肥胖與健康

根據衛服部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男性於 19- 44 歲、45-64 歲與 65-74 歲的 BMI 平均值均已達國民健康署公佈之過重標準

女性則在 45-64 歲、65-74 歲與 75 歲以上達過重標準。以全球的角度來看,臺灣人平均身體質量指數及肥胖盛行率,雖不及西方國家高,但在身體質量指數相同的情形下, 體脂肪較白種人高,因此國人易罹患代謝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肥胖的原因

根據衛服部統計資料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上升的原因可歸為下列六點:

(一) 飲食西化及食物精緻化,易攝取過多熱量

(二) 看電腦、上網等靜態久坐生活增加,身體活動量不足

(三) 含糖飲料及高熱量之不健康食物過多,許多食物沒有熱量營養標示或辨識不易

(四) 大眾運輸系統及運動休閒設施不足

(五) 弱勢族群少有機會接受健康教育訊息,經濟能力有限,容易買到低營養、高熱量食物

(六) 不健康食物廣告贈品行銷,導致民眾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和含糖食物

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為熱量攝取高於熱量消耗。以上原因中飲食相關的就佔了三分之二,可見選擇了不正確的食物是肥胖很重要的因素。

營養諮詢

健康飲食對體重控制很重要,國健署提供的飲食建議原則有以下幾點:

( 一 ) 攝取多樣性新鮮蔬果(每天至少 5 蔬果)。 

( 二 ) 充足的低脂、高蛋白質食物,包括奶類。

( 三 ) 選擇原態食物。

( 四 ) 以全穀雜糧類食物取代精製穀類食物。

( 五 ) 減少含糖飲料攝取,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 六 ) 減少高熱量密度(高油、高糖、高鹽)食品攝取。 

( 七 ) 控管進食份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原則很好理解,但在生活中實行起來卻會有種種困難;要跟家人一起用餐不知道如何在餐桌上取捨、外食外送菜單眼花撩亂不知道怎麼選擇、已經覺得自己進行健康飲食體重卻持平甚至上升、改變飲食習慣後身體開始有不適的副作用……等,都是民眾常見的問題,這時候專業的營養諮詢就能提供最好的幫助。

而近年來青少年與兒童肥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但國際共識目前不建議使用藥物作為在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第一線的治療。 且在成長階段的兒童與青少年會和成人需要不同的飲食處方,兒童肥胖防治需要確保兒童與青少年獲得足夠的營養,以供他們正常成長與發展。一個健康的飲食行為除了可以讓兒童與青少年控制體重、減少肥胖,更能夠促進正常賀爾蒙、體格和智力發育。透過專業飲食問題評估與營養諮詢才能不錯過介入關鍵期。


減重藥物治療

隨著飲食西化與現代很多人生活以靜態為主,肥胖的問題在國人中日趨嚴重,根據2022年發布的最新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其中若以身體質量指數為標準男性達58.87%,女性達42.8%;而若以體脂肪含量百分比為標準男性為 80.65% ,女性則是高達90.77%。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應提早介入改善,除了飲食與運動等生活習慣改善以外,現在也有藥物能夠提供幫助。

藥物原理

「腸泌素」是近十年研究及應用相當廣泛的腸道賀爾蒙,除了多年使用於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之外,目前更是一種國內外使用很多的減重藥物。當人進食時,體內腸胃道黏膜會釋放出一種統稱為腸泌素(incretin)的化學物質,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並延緩胃排空,並使得大腦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而腸泌素中最主要的成分為昇糖素類似胜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GLP-1作用於中樞、胃腸道、心血管等系統,發揮調節食欲、控制血壓、血脂等作用,但內生性的 GLP-1在人體中很快會被分解、去活化,因此科學家們研究出了GLP-1受體促效劑,其在人體內能有更長的半衰期,不易被分解,能更長時間的發揮功能,且臨床試驗中也證實它可以幫助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並且達到減重的效果。

安全性與副作用

GLP-1受體促效劑已經在第二型糖尿病患族群中使用多年,很多國內外研究證實它的安全性且更進一步指出其良好的心血管保護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類藥物的使用,目前禁忌用於18歲以下、懷孕、哺乳中、膽囊炎、胰臟炎、個人或家族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以及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人。GLP-1受體促效劑因為主要作用位置在腸胃道系統,所以噁心、腹瀉、腹脹等腸胃道症狀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但為了減重的目標,相關副作用的耐受度都很不錯,因腸胃道副作用而停藥的比例並不高。而副作用一般在初期使用較明顯,隨使用時間增加會慢慢減少,因此如何制定初始劑量及後續如何調整十分重要。建議民眾尋求專業的醫師評估是否適合用藥,並定時回診做劑量調整。

劑量劑型

為了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與藥物遵從度,目前診所已有每日一顆的口服劑型與每週僅需注射一次的針劑劑型可供選擇,對針劑較懼怕的民眾可選擇每日服用藥物,但需注意固定時間空腹使用,並遵守吃完藥禁食30分鐘的原則,若作息不規律者可能不適合,且在服用時不可以配服太多水以免影響藥效,若吞嚥困難或較不會吞服藥物的人也要謹慎考慮。若服用方式錯誤或腸胃道吸收不佳導致藥物效果有限,民眾可以選擇針劑劑型,一週一劑的筆針劑型在體內有良好的藥物穩定度,且在劑量上的調整較為彈性,但若是注射處皮膚有不完整、發炎或腫漲也不適合使用,建議在專業醫療人員協助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使用途徑。兩種劑型主要成分相同,若民眾需要在用藥途徑上做轉換,也可以諮詢醫師做良好的銜接。

不論是何種配方都必須與健康飲食及運動相結合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建議在藥物治療的數月至一年多中,藉著藥物抑制食慾的作用培養健康飲食習慣,並搭配運動達到加乘效果並減少停藥後復胖的機率。